秋季如何养生
秋季如何养生
根据"Huangdi Neijing"《黄帝内经》:“秋三月,静气平和,天气爽朗,地气清朗,早睡早起,鸡鸣时节,心静气和,以减秋之寒。收敛神气,顺应秋节,不散乱志,使肺气清朗,顺应秋气,守藏收敛之理。不守此则伤肺,冬季则消化不良,气藏不足。”
秋季有立秋、立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三个节气,横跨农历的七月、八月、九月。秋季的气候由夏日的炎热转为凉爽,再由凉爽转为寒冷,直至冬季来临。
秋季饮食
这"Suwen"《简答题》《五脏气节》篇说:“肺主秋季,肺欲养生,宜食酸味以养生补气,少食辛辣散气。”所以秋季养肺,饮食宜清淡,多食酸味以利肺,少食辛辣以防肺阴耗损。所以秋季养肺,关键是少食辛味,多食酸味。
初秋养生:防暑祛湿
初秋天气依旧闷热,今年的天气格外炎热,虽然早晚气温开始回暖,但防暑祛湿仍是重中之重,再加上天气干燥,更要注意补充津液。天气白天热,晚上冷,容易引发阴暑病,建议常备藿香正气水,晚上睡觉时不要开空调、风扇,以免受凉。
初秋天气尚热,不宜吃太多瓜果,以免损伤消化系统,引发腹泻、痢疾等胃肠道问题,脾胃虚弱者尤其不宜多吃。
中秋养生:润燥生津
仲秋时节天气渐凉,燥感愈发明显,支气管炎、哮喘、季节性鼻炎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。秋分前夏热不散,燥感温热;秋分后寒气渐盛,燥感凉凉。因此仲秋节防燥以润肺润燥为主,多食生津食物,温燥多食梨,凉燥多食萝卜。
不同人群的饮食需要也有所不同,老年人不宜吃温补品,儿童无故不吃补品,痰湿体质者忌油腻,木火体质者忌辛辣刺激,脾胃虚弱者忌生冷硬食。
深秋养生:滋阴润燥
深秋气候由凉转寒,昼夜温差明显,体表阴阳交替,易受寒邪侵袭。天气转冷,人体阳气逐渐收缩,阴精开始蓄积,因此养生要以滋阴为主,防秋燥,多吃甘、淡、润燥食物。
深秋时节温差较大,需注意保暖,防止寒冷干燥,避免因中暑而感冒。
秋季睡眠模式
“早睡早起,鸡鸣时醒”。秋季最好效仿公鸡,比夏天早睡,最好在晚上10点半或更早,以养精蓄锐。鸡鸣时起床,约5点至7点,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,直立行走,让身体放松。
秋季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很重要,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,这有助于减轻秋季对身体的恶劣影响,保持气血的顺畅循环。
秋季心理调节
"心静则安,以减秋季之寒。聚气聚气,顺应秋季,不散神气,以清肺气。此乃秋气,节节修炼之理也。”
秋季要保持心神平和,保持心境平和,避免焦虑。这有助于调和秋季的严寒,使肺部保持清爽。应避免心神不宁,因为这样会加剧秋季对身体的影响。不断聚集精神和能量,有助于适应秋季的特点,防止精神散乱。
肺属金,属秋季,主呼吸,与忧愁有关。肺气弱的人对秋季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看到深秋的落叶和枯萎的植物,会感到忧郁和沮丧。
因此,秋季调理心境时,要注意调和、平衡,远离忧愁、悲凉,培养平和、乐观、豁达的性格,避免大喜大悲,这样可以减少秋季寒气对心境的冲击,更好地适应秋季的静谧。
秋季演习
立秋后,人体柔韧性下降,四肢活动范围减小,运动强度不宜过大,避免大量出汗,导致阳气耗竭,易受外邪侵袭。运动以轻柔适度为宜,循序渐进,保持平衡。
秋季可进行多种运动,如五禽戏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、慢跑、健身操、自我按摩等,动静结合,强身健体,静心养生,有益身心健康。